未标题-1

看看

 
    详细信息 >详细信息
 
农村养老“三年行动计划”完成
作者:webmaster

  12月初冬的一个下午,距离市中心30多公里的田园许泾长者照护之家吸引了不少从市区来的参观者。这座去年10月才正式运营的“养老院”就建在当地的主题公园内,不仅集医疗、阅览、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,周边还打造了小桥流水和“农耕文化展示馆”。

  近年来,类似的位于农村的功能性养老服务设施场所正不断增多。记者从昨天召开的上海市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现场会上获悉,《上海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美好生活三年行动计划(2018—2020年)》圆满完成,过去三年,上海涉农区已建成具有平台功能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24家,占全市70%,实现了乡镇全覆盖,而长者照护之家、社区日间服务中心、老年人助餐服务场所已建成1419个,占全市六成以上。

  会议同时透露,当前,上海正在起草有关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新三年行动计划,时间从2021年到2023年。其中,提升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能级将是重点,要实现片区养老综合体的均衡可及,一般可在10平方公里或者1万户籍人口内设置一处具有养老综合功能的服务场所。

  各类为老设施建设离不开土地、房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。过去三年来,针对农村邻里交往频繁、人际关系密切的特点,上海以村民小组为单位,由邻近居住的农村老年人利用闲置房屋,发展具有生活照料、精神慰藉、互助服务功能的睦邻点,最新数据显示,上海涉农区已建成1988个示范睦邻点,占全市总量的80%。

  据介绍,近年来,各涉农区还积极挖潜土地和房屋资源,形成了由政府主导推动形成的农村专业化养老服务模式,即通过村里统一回租村民空置房源,建设长者照护之家等养老设施,为老年人提供各项为老服务。场地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田园许泾长者照护之家就是由4栋回租民宅改建而成的,闵行区梅陇镇许泾村党总支副书记金佳燕告诉记者,该“长照”共设置有61张床位,目前已经有23名老人入住。

 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,与产业联动发展的农村养老社区模式也正在上海市郊兴起。通过土地流转并整体性规划,将养老与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相融合,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。

  位于奉贤区西渡街道五宅村的“青春里”养老社区就是这一模式的践行者。通过农村承包地流转,不仅按需设置了小剧场、音乐室、书画室等为老人提供的功能区域,还在周边农田开辟了花卉蔬菜种植、果树采摘等休闲功能。

  “农村老年人收入相对低,从观念上一般也不太愿意住养老院。”奉贤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唐晓夏告诉记者,“青春里”的诞生着眼于满足农村老年人“原居养老”的需求,通过乡村振兴引入和打造的养生、旅游、生态等产业,不仅能够反哺项目日常运营,还能与养老形成产业链,共同促进发展。

  据悉,上海将依托农村宅基地房屋等资源和原生态的田园风貌,继续推进互助养老设施和平台建设,并依托乡村振兴,提升发展活力,加强人力、财力、资金和土地等要素保障,形成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有力支持。

发表于:2020/12/19 18:28:59
[返回上页]
 

版权:上海拓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3-20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