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标题-1

看看

 
    详细信息 >详细信息
 
创新殡葬服务不妨双管齐下
作者:webmaster
 根据研究机构数据显示,中国的平均丧葬费用约37375元,约占年平均工资的45.4%;,按照死亡人数993万人计算,2018年中国殡葬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700亿元。人均近4万元的费用标准,对于相当数量的家庭而言是沉重负担。
      毕舸 财经专栏作家
      近日,多家媒体报道,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塘镇一处公益性骨灰堂被改建成住宅式,并违规出售。该建筑群共16栋楼房。工作人员介绍,目前小区“入住”了3000多个家族,骨灰盒接近10万个。
      这一做法是违反相关规定的,但事出有因。当地因推行殡葬改革,大量土坟因拆迁需要重新迁址,于是陵园方面“脑洞大开”,将原来的公益性骨灰堂改建成楼房式祠堂,以满足本地殡葬需求。此后陆续吸引不少受高价墓地困扰的外地客户。
      为何骨灰堂变私人祠堂会受到热捧,背后反映出什么样的需求空白?
      众所周知,目前以墓地服务业务为主的葬业,市场化程度较高,通过自主定价经营,行业利润水平高,资本参与积极性也较高。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,大多数私营墓地费用标准偏高。
      天津这处公益性骨灰堂改建成私人祠堂后,其最小房间面积是20平方米,足以摆放10个以上骨灰盒。从价格上看,按照目前该骨灰堂7000元每平方米均价来算,20平方米要14万元,分摊到每个骨灰盒仅1.4万元,相比之下,这样的方式已是便宜不少。
      该骨灰堂承接了如此多的骨灰盒安置需求,这反映出,当前公益墓地数量偏少,现有私营墓地费用过高。新型的“集纳式”骨灰堂因其价廉物美而受到欢迎。
      另一方面来看,由于中华民族缅怀先人的传统文化观念,民众希望能够在亲人离世后保存其骨灰,放置于家中显然不妥,因此需要更理想的公共安置场所。
      其实,在我国香港地区以及世界上不少国家,类似集中安置的“经济适用骨灰堂”是常态化现象,这其实是殡葬市场化改革必然会出现的产物。当部分家庭无力承受现有贵族式私人墓地的市场价格时,就会有人发现其潜在的商业机会,从而推出定制化的集中安放骨灰堂,通过价格优势吸引这部分有此需求的群体,从而弥补现有产业短板,拓展新的发展空间。
      虽然我国目前大力倡导树葬、花葬、草坪葬等各种绿色殡葬方式,但也要看到,文化与观念变革是一个渐进过程,不可强求所有人在短时间内就能接受。而相比现有的豪华私人墓地,集中安置骨灰盒不失为更为环保、同时又符合部分公众现阶段心理和情感慰藉需求的新殡葬模式。
      有关部门不妨对此调研,辨析其中的市场和文化合理性,根据这一新趋势,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,从而为合规标准的企业开设此类骨灰堂提供准入空间。同时对公益性祠堂加大引导,比如通过类似结构改造,从而能安置更多骨灰盒,并禁止其随意提价。
      如此双管齐下,其实是为殡葬行业提供了政策“有形的手”,与市场“无形的手”结合,为市民提供更亲民殡葬服务的创新路径。
发表于:2020/9/21 9:28:57
[返回上页]
 

版权:上海拓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3-2015